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矿产开发中心

远赴新疆找矿忙
——省地调院矿产所新疆阿勒泰地区找矿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23-07-14 17:32

新疆阿勒泰地区广袤的戈壁滩绵延千里,无人区神秘的矿藏等待着地质找矿人的探索。

省地调院矿产所矿产开发中心(下称“中心”)践行“为国找矿,服务发展”初心,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组建了一支党员突击队远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某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他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湛过硬的专业能力、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兄弟们,出发啦”

“兄弟们,出发啦!”队员们整装待发,只等这一声号令。

阿勒泰是我国西北边疆一座小城,地广人稀,与三个国家接壤,这是矿产开发中心的党员同志第一次在新疆开展工作,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中心主任周卫荣作为第一批队员先行赶赴项目所在地,提前谋划做好安全生产准备工作。“党员干部就是要走在前、干在先,这样才能带好队伍。”周卫荣如是说。

项目成员合影

阿勒泰的白天,戈壁滩上扬起的风沙附着地表40多度的热浪扑面而来,长期的烈日暴晒和炙烤,让队员们身上的汗很快结晶成白色盐渍。“有一次,我们遇见了一个小型的沙尘暴,当时能见度不高,但是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采取安全措施后,继续在户外进行填图工作,生产进度我们一刻也不想落后,越是急难险重面前,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项目经理王洪荣坚定地说。

6月的戈壁滩,酷热难耐,项目组租住在一户哈萨克族牧民家,这是盖有铁皮房顶的小屋,白天就如同火炉。夜里2点钟左右,天终于凉下来了,队员们才陆续回到房间,开始进入酣甜美梦。

日复一日,队员们逐渐和当地牧民打成一片。

“语言沟通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总体不影响我们的相互交流。我们的邻居是一位待产的哈萨克族孕妇,我们经常帮助她运煤、运水,她一句简单的‘谢谢’,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温情在细微之处默默流淌,缓解了队员们的故土难离,抚慰了他们的风尘仆仆。

“样品的测试结果出来了”

由于勘查范围广,基础地质资料缺乏,该项目工作难度、强度均很大。

晚上8点,太阳渐渐落下,大家才结束一天的野外工作回到驻地。项目生活条件十分艰苦,8个人挤在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为了能快速完成任务,队员们经常盘着腿坐在床上整理资料,弓着腰趴在行李箱上编绘图件。

然而,种种困难从未打消队员们心中追求找矿成功的热情。

“样品的测试结果出来了!”一天夜晚,突然传来好消息,有一个样品测试结果达到了工业品位。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来到现场进行查证,在矿点周围开展地毯式搜查,哪怕只有头发丝一样细的脉体都不放过,补充采集的几十个样品,全部详细记录了采样位置、脉体产状和规模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又发现了另一处矿点。多处矿点的成功发现极大地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和士气。

“找矿工作很有意思”

“每块岩石都具有独特的地质印记。地质填图需要经常反复对比、仔细研究才能把图填好,这是一项考验地质综合能力的工作,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认真分析地质现象,才能提高地质认识、扩大找矿成果。”项目组队员凌国卿说。

戈壁滩是一个天然的地质课堂。党员突击队有两名老同志,他们有着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知识,大家总是随时随地向他们提问。“这个岩石定什么名?”“这是什么矿物?”“这类地质构造要怎么识别?”……在戈壁滩的移动课堂上,老同志手把手教年轻的队员们辨认岩石,讲解各地质体之间的关系,队员们边走边学,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录下要点。

互相探讨岩性

白天,队员们贪婪地汲取着地质业务知识。晚上,他们理论学习也没有落下。晚饭后,大家纷纷打开学习强国APP,面对面来一场答题比拼,伴随着夜晚的丝丝凉风,队员们在学习与放松中,用欢声笑语释放一天的疲惫。

项目组队员来自天南地北,相聚在戈壁滩上却有着共同的爱好——捡石头。“哈哈,这怕是世界上所有地质队员的共同爱好。”大家互相打趣着说。戈壁滩上的石头形态各异,刀劈斧削的风凌石,温润透明的戈壁玉,不同的石头让队员们欣喜不已。

经过项目组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已经完成地质填图29平方公里,化探取样7平方公里,发现两处金矿点。

找矿只是第一步,勘查开发才是后续的重头戏。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攻坚战。

(省地调院矿产所 郑晓丹/文 凌国卿 王洪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