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我的故事——难忘的工作经历(二十四)

发布日期:2023-10-20 13:03

编者按:在我们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有些经历可能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伴随我们一生。局网正在编发“我的故事——难忘的工作经历”专题,邀请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讲述工作中的故事、工作中的精彩,分享成长体验,抒发内心情感,在一个个各不相同又似曾相识的经历中,展示江西地质人火热的生产、不一般的生活状态。

 

我的十年地质生活

第八大队 金小川

十年的地质生活,有困难、有挫折,但我从未退缩、不曾放弃,因为我始终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初出茅庐

2013年的仲夏,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第八大队,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地质生涯。

刚来到大队,我被分配到到江西省某抽水蓄能电站从事坝基趾板注浆的施工工作。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地质工作就是没有信号的手机,中暑后的藿香正气水,县城往返需一天的面包车,简易的活动板房,山涧流淌的饮用水,超60度的长陡坡,11月末冰封雪飘的原始森林,绵绵细雨过后的春笋……

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地质工作变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个技术难题。2014年,我到了“杭黄线”富阳段从事铁路勘察施工补勘工作。记得在壶源江特大桥的勘察中遇到一个深孔,70多米还是串柱状溶洞,技术难度非常大。为了向甲方提供真实的地层数据和视频影像资料且保障机台的正常钻探,我一直在机台上编录和录制视频发甲方和监理,直到晚上收完孔才回项目部。

这一刻,我明白了,地质工作不仅意味着严谨、认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业精于勤

2018年2月,我到贵州从事岩溶区域的勘察工作,刚到贵阳就承接了一个十万火急的项目,任务量是983个钻孔、30天工期、25台钻机。

我第一时间按一桩一孔布置钻孔编号,并打印了一张涵盖了项目所有钻孔的蓝图,以便实时记录查看。我白天看现场带人放孔编录,晚上把手机上所有终孔的照片拷入电脑,按楼栋号顺序排列好把地层输入数据库,生成柱状图每天给甲方汇报工作量。

由于该项目是江汇工勘院在贵阳承接的第一个勘察项目,项目部对当地图审的流程还不熟悉。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我们便从贵阳兄弟单位要了一份通过图审的勘察报告,每天晚上在电脑上逐词逐句逐段地看,不明白的地方就查百度查规范,再不懂的地方就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打电话逐一请教。

天道酬勤,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弄明白了贵阳当地的图审规范,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勘察报告。直到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发来报告通过的短信,我才长吁一口气,把提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这也是江汇工勘院首次在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图审并通过的报告,同时也获得了贵阳市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贵州的第3年,江汇工勘院负责了一个千亩级的勘察地产项目。施工期间,我带着3名年轻大学穿梭在贵阳的角角落落,对接图审专家,反复调查论证。终于,该项目的报告被贵州省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图审并通过。至此,江汇工勘院得到了贵州省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的认可,正式打开并融入了贵州勘察市场。

这一刻,我明白了,地质工作不仅意味着过硬的技术、甲方的好评,更是一种自我的提升。

勇担重任

2022年,第八大队江汇工勘院成立了岩土设计中心,我受命担任岩土设计中心主任。

面对刚成立的岩土设计中心,我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带领团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如何让岩土设计中心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面对这些问题,我经常在大家下班后关上办公室门,认真思索。

为了起好步,从承接大队新建办公楼的基坑设计工作开始。我带领着技术员们实地勘察、仔细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设计出了几套方案。之后,又根据大队不同的建议和要求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岩土设计中心的技术员们在工作之余不断钻研技术、学习相关知识。2022年,岩土设计中心完成了5项专利、3件软著的申请,其中,专利“绳索取芯双管单动隔水钻具”中的技术在广丰杨村黑滑石钻探项目得到充分应用,大大提高了该项目的钻探效率。

岩土设计中心也积极发挥公益属性,为上饶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撑。2022年下半年上饶发生干旱,我们第一时间主动配合相关部门,为上饶市4个区域的抗旱找水工作提供了物探技术服务。2023年,岩土设计中心承接的项目从少到多、规模也由小变大,单个岩土设计项目的合同金额过百万。

这一刻,我明白了,地质工作不仅意味着团结一致、无惧困难,更是忠诚、奉献。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我将继续与地质工作共进退。

 

满满的收获

第四大队 陈龙

蜿蜒绵长的河流、壮阔的山峦、无际的天空,大自然总是默默展示着壮丽风姿和宽广的胸襟。作为一名常年行走崇山峻岭在地质队员,我总有机会看见那些藏在深山无人知的风景。

2017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着地质勘查野外工作,我的工作不是登山赏景,而是在重复中寻找答案,在坚持中寻找宝藏。经历是难忘的,是宝贵的,更让我收获满满。

陈龙在野外踏勘

2022年的盛夏,我在上饶灵山一带做钽铌锂矿的调查评价,院里安排年近6旬的教授级高工胡为正指导野外地表填图工作。

钽铌锂矿化多位于海拔较高处花岗岩区,每次调查需从海拔300-400米的山坡一侧翻到1100-1300多米高的山脊后,再从山脊另外一侧下山,地势极其陡峻,大部分地区杂草丛生、荆棘密布,路况不明。

胡教授、我与2位实习生分为两组,每天清晨6点多就动身前往调查区开展野外填图工作。酷暑之下,胡教授和我们年轻人一样,穿着长衣长裤、穿着雨鞋在调查区穿梭。

去的路很艰辛。胡教授和我各自带着柴刀,在无路可走时,顾不上蚊虫叮咬和打草惊蛇,硬生生从荆棘林或茅草丛中砍出路来。若是碰到陡崖,更要格外仔细小心,滚下去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回来的路程也并不轻松。因为大家想尽可能多采集岩矿石,带回去进行讨论分析、送样,每次下山每组都要背着近二十公斤左右的岩矿石样品,这可是个体力活,需要徒手搬运,工作强度之大,深感疲累。

胡教授跟我们说:“地质人既要眼前不见苦,又要胸有大蓝图,有时候野外多走一步、多敲一块石头,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有一次,队员们野外调查没有什么发现,回来后有点沮丧。我在邻线调查时,想起胡教授的话,心想着再去看一看、走一走,说不定会有点收获。   

我沿着路线仔细观察检查,沿途确实露头出露不佳。在一个浮土覆盖的硅质岩块上,我突然瞥见有暗色金属矿物光泽。

我用锤头敲击观察,发现此处可能系有锡矿化的硅化破碎带。沿途仔细追索后,又发现了一条小规模的锡矿化破碎带,让我们收获到了意外之喜。

从此,我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喜欢向周边多迈一步,对石头多敲一敲,注重观察沿途的小细节。这也让我明白,地质专业工作必须脚踏实地、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会有新的发现、才能有找矿成果。

在从事地质工作中,我收获了对地质事业坚定执着的热爱、对野外工作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专业技术一丝不苟的态度,收获了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的兄弟情谊,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今后,我将继续苦练本领、不畏艰辛,接续奋斗,在地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